要求:
(1)根据监盘结果,假定不考虑舞弊以及财务明细账串户登记、仓库明细账串户登记的情况,逐项分析存货数量差异可能存在的主要原因。
(2)针对存货的财务明细账数量与实物监盘数量不一致情况,简要说明应当实施哪些必要的审计程序。
四、综合题(本题型共2小题,每小题15分,本题型共30分。在答题卷上解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答案中的金额用人民币万元表示,有小数点的保留两位小数,小数点两位后四舍五入。)
1.A和B注册会计师首次接受委托,负责审计上市公司甲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甲公司持有联营企业40%的股权,20×8年度按权益法核算确认的投资收益占当年未审利润总额的30%。联营企业20×8年度财务报表由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
资料二:A注册会计师从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期初余额中选取样本,检查采购合同和发票等原始单证,以获取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期初余额相关的各项认定的审计证据。
资料三:B注册会计师对主营业务收入的发生认定进行审计,编制了审计工作底稿,部分内容摘录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记账凭证日期
| 记账凭
证编号
| 记账凭证
金额
| 发票日期
| 出库单日期
|
20×8年1月5日
| 转字10
| 12
| 20×8年1月8日
| 20×8年1月8日
|
20×8年2月20日
| 转字30
| -120
| 20×8年2月20日
| 不适用
|
20×8年2月28日
| 转字45
| 7
| 20×8年2月27日
| 20×8年2月27日
|
20×8年3月20日
| 转字40
| 8
| 20×8年3月19日
| 20×8年3月19日
|
(略)
|
20×8年11月3日
| 转字4
| 10
| 20×8年11月2日
| 20×8年11月2日
|
20×8年11月15日
| 转字28
| 200
| 20×8年11月14日
| 20×8年11月14日
|
20×8年12月10日
| 转字50
| 250
| 20×8年12月10日
| 20×8年12月10日
|
(略)
|
审计说明:
(1)根据销售合同约定,在客户收到货物、验收合格并签发收货通知后,甲公司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审计中已检查销售合同。
(2)已检查记账凭证日期、发票日期和出库单日期,未发现异常。发票和出库单中的其他信息与记账凭证一致。
(3)11月转字28号和12月转字50号记账凭证反映的销售额较高,财务经理解释系调整售价所致。
(4)2月转字30号记账凭证反映,甲公司在20×7年度销售并确认收入的一笔交易,于20×8年2月发生销货退回。甲公司未按规定调整20×7年度财务报表,前任注册会计师于20×8年3月对甲公司20×7年度财务报表出具了标准审计报告。
|
资料四:因主导产品不符合国家环保要求,政府部门于20×8年12月要求甲公司在20×9年9月30日前停止生产和销售该类产品。A和B注册会计师复核了管理层对持续经营能力作出的评估和拟采取的应对措施,认为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运用持续经营假设是适当的,但可能导致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事项或情况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甲公司已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作出充分披露。
要求:
(1)针对资料一,如果A和B注册会计师拟参与其他注册会计师对联营企业的风险评估工作,指出通常应当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2)针对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就答题卷第9页(本样卷未附)给出的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期初余额相关的认定,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否可以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指出针对这些认定应当实施的一项主要实质性程序和审计路径起点。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9页相应的表格内。
(3)针对资料三中的审计说明第(1)至(3)项,逐项指出B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审计程序中存在的不当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4)针对资料三中的审计说明第(4)项,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如果拟对20×8年度财务报表出具标准审计报告,按照《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11号--比较数据》的要求,指出管理层和注册会计师分别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5)假定只存在资料四所述情况,代为续编以下审计报告。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1页。
审计报告
甲公司全体股东:
(引言段略)
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
(略)
二、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略)
三、审计意见
××会计师事务所 中国注册会计师:A
(盖章) (签名并盖章)
中国注册会计师:B
(签名并盖章)
中国 ×× 市 二○×九年×月×日
2.甲公司主要从事小型电子消费品的生产和销售。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8年度财务报表。
资料一: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况及其环境,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甲公司于20×8年初完成了部分主要产品的更新换代。由于利用现有主要产品(T产品)生产线生产的换代产品(S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良好,甲公司自20×8年2月起大幅减少了T产品的产量,并于20×8年3月终止了T产品的生产和销售。S产品和T产品的生产所需原材料基本相同,原材料平均价格相比上年上涨了约2%。由于S产品的功能更加齐全且设计新颖,其平均售价比T产品高约10%。
(2)为加快新产品研发进度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甲公司于20×8年6月支付500万元购入一项非专利技术的永久使用权,并将其确认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最新行业分析报告显示,甲公司竞争对手乙公司已于20×8年初推出类似新产品,市场销售良好。同时,乙公司宣布将于20×9年12月推出更新一代的换代产品。
(3)经董事会批准,甲公司于20×8年12月1日与丙公司股东达成协议,以1 800万元受让丙公司20%股权,并付讫股权受让款。20×9年1月25日,甲公司向丙公司派出1名董事(丙公司共有5名董事)参与其生产经营决策。
(4)甲公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排放的气体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尽管周围居民要求给予补偿,但甲公司考虑到现行法律并没有相关规定,以前并未对此作出回应。为改善与周围居民的关系,甲公司董事会于20×8年12月26日决定对居民给予总额为100万元的一次性补偿,并制定了具体的补偿方案。20×9年1月15日,甲公司向居民公布了上述补偿决定和具体补偿方案。
资料二: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甲公司财务数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金额单位:万元):
年份
产品
项 目
| 未审数
| 已审数
|
20×8年
| 20×7年
|
S产品
| T产品
| 其他产品
| S产品
| T产品
| 其他产品
|
营业收入
| 32 340
| 3 000
| 20 440
| 0
| 28 500
| 18 000
|
营业成本
| 27 500
| 2 920
| 19 800
| 0
| 27 200
| 15 300
|
存货
| S产品
| T产品
| 其他存货
| S产品
| T产品
| 其他存货
|
账面余额
| 2 340
| 180
| 4 440
| 0
| 2 030
| 4 130
|
减:存货跌价准备
| 0
| 0
| 0
| 0
| 0
| 0
|
账面价值
| 2 340
| 180
| 4 440
| 0
| 2 030
| 4 130
|
长期股权投资-联营公司-丙公司
|
|
|
年初余额
| 0
| 0
|
加:增加投资
| 1 800
| 0
|
加:按权益法调整数
| 20
| 0
|
年末余额
| 1 820
| 0
|
无形资产
|
|
|
非专利技术
| 500
| 0
|
预计负债
|
|
|
居民环境污染补偿
| 100
| 0
|
资料三: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已实施的相关实质性程序,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抽取一定数量的20×8年度发运凭证,检查日期、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销售发票和记账凭证一致。
(2)计算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与存货账面价值比较,检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是否充分。
(3)对于外购无形资产,通过核对购买合同等资料,检查其入账价值是否正确。
(4)根据有关合同和文件,确认长期股权投资的股权比例和持有时间,检查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是否正确。
(5)根据具体的居民补偿方案,独立估算补偿金额,与公布的补偿金额进行比较。
要求:
(1)针对资料一(1)至(4)项,结合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资料一所述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简要说明理由,并分别说明该风险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项目(仅限于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存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和预计负债)的哪些认定相关。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2页至第13页(本样卷未附)的相应表格内。
(2)针对资料三(1)至(5)项实质性程序,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指出上述实质性程序与根据资料一(结合资料二)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否直接相关。如果直接相关,指出对应的是哪一项(或者哪几项)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并简要说明理由。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第14页至第15页(本样卷未附)的相应表格内。
财务成本管理
一、测试目标
本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下列能力:
1.了解财务管理的内容、目标、原则以及金融市场的有关知识;
2.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容、依据、评价标准和局限性,能够运用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基本方法,分析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获取对决策有用的信息;
3.了解长期计划和预测的概念和程序,掌握预测的销售百分比法,能够运用其原理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和预测资金需求;
4.理解资金时间价值与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能够运用其基本原理进行财务估价;
5.理解债券和股票现金流量的特点,能够估计债券和股票的价值和收益率;
6.理解资本成本的概念,能够估计普通股成本、债务成本以及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7.掌握企业价值评估的一般原理,能够运用折现现金流量法和相对价值法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
8.理解资本预算的相关概念,掌握各种投资评价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评价;
9.掌握项目现金流量和项目资本成本的估计方法,能够运用其评估投资项目;
10.理解期权的基本概念和估价方法,能够运用其对简单的金融期权和投资项目期权进行分析评价;
11.掌握杠杆原理和资本结构原理,能够运用其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12.了解利润分配的项目、程序和支付方式,掌握股利理论和股利分配政策的主要类型,能够运用其改善企业的股利决策;
13.了解企业股权筹资和长期债务筹资的种类和特点,掌握其筹资程序和方法;
14.理解租赁、优先股、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债券的特征、筹资程序和优缺点,能够用运其进行有关筹资决策分析;
15.了解营运资本投资政策的主要类型,掌握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存货的决策和控制方法;
16.了解营运资本筹资政策的主要类型,掌握商业信用和短期银行借款的决策和控制方法;
17.了解成本的概念和分类,掌握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方法,能够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计算企业产品成本;
18.理解作业成本法和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掌握作业成本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作业成本资料进行经营决策分析;
19.了解成本控制的基本原理,掌握标准成本的制定和成本差异的分析方法;
20.掌握成本性态及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变动成本计算的方法;
21.了解短期预算的意义、体系和编制方法,能够编制企业各种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
22.掌握投资报酬率、市场增加值和经济增加值的概念,以及各类责任中心的业绩评价指标。
二.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
测试内容
| 能力等级
|
(一)财务管理概述
|
|
1.财务管理的内容
|
|
(1)企业的组织形式
| 1
|
(2)财务管理的内容
| 2
|
(3)财务管理的职能
| 1
|
2.财务管理的目标
|
|
(1)财务管理目标概述
| 2
|
(2)财务目标与经营者
| 2
|
(3)财务目标与债权人
| 2
|
(4)财务目标与利益相关者
| 1
|
(5)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
| 1
|
3.财务管理的原则
|
|
(1)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
| 2
|
(2)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
| 2
|
(3)有关财务交易的原则
| 2
|
4.金融市场
|
|
(1)金融资产
| 1
|
(2)资金提供者和资金需求者
| 2
|
(3)金融中介机构
| 2
|
(4)金融市场的类型
| 2
|
(5)金融市场的功能
| 1
|
(二)财务报表分析
|
|
1.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
|
(1)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 1
|
(2)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 2
|
(3)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 1
|
2.财务比率分析
|
|
(1)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 2
|
(2)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 2
|
(3)资产管理比率
| 2
|
(4)盈利能力比率
| 2
|
(5)市价比率
| 2
|
(6)杜邦分析体系
| 3
|
3.管理用财务报表分析
|
|
(1)管理用财务报表
| 3
|
(2)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
| 3
|
(三)长期计划与财务预测
|
|
1.长期计划
|
|
(1)长期计划的内容
| 1
|
(2)财务计划的步骤
| 1
|
2.财务预测
|
|
(1)财务预测的意义和目的
| 1
|
(2)财务预测的步骤
| 1
|
(3)销售百分比法
| 2
|
(4)财务预测的其他方法
| 1
|
(5)长期财务预测举例
| 3
|
3.增长率与资金需求
|
|
(1)销售增长率与外部融资的关系
| 2
|
(2)内含增长率
| 3
|
(3)可持续增长率
| 3
|
(4)资产负债表比率变动情况下的增长率
| 2
|
(四)财务估价的基础概念
|
|
1.货币的时间价值
|
|
(1)什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
| 1
|
(2)复利终值和现值
| 2
|
(3)年金终值和现值
| 2
|
2.风险和报酬
|
|
(1)风险的概念
| 2
|
(2)单项资产的风险和报酬
| 2
|
(3)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报酬
| 3
|
(4)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
| 2
|
(五)债券和股票估价
|
|
1.债券估价
|
|
(1)债券的有关概念
| 1
|
(2)债券的价值
| 3
|
(3)债券的收益率
| 2
|
2.股票估价
|
|
(1)股票的有关概念
| 1
|
(2)股票的价值
| 3
|
(3)股票的期望收益率
| 2
|
(六)资本成本
|
|
1.资本成本概述
|
|
(1)资本成本的概念
| 2
|
(2)资本成本的用途
| 1
|
(3)估计资本成本的方法
| 1
|
2.普通股成本的估计
|
|
(1)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2
|
(2)股利增长模型
| 3
|
(3)债券收益加风险溢价法
| 2
|
3.债务成本的估计
|
|
(1)债务成本的含义
| 2
|
(2)债务成本估计的方法
| 3
|
4.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
(1)加权平均成本
| 2
|
(2)发行成本的影响
| 3
|
(3)影响资本成本的因素
| 2
|
(七)企业价值评估
|
|
1.企业价值评估概述
|
|
(1)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 1
|
(2)企业价值评估的对象
| 1
|
(3)企业价值评估的模型
| 2
|
2.现金流量折现法
|
|
(1)现金流量模型的种类
| 1
|
(2)现金流量折现模型参数的估计
| 2
|
(3)企业价值的计算
| 3
|
(4)股权现金流量模型的应用
| 3
|
(5)实体现金流量模型的应用
| 2
|
3.相对价值法
|
|
(1)相对价值模型的原理
| 2
|
(2)相对价值模型的应用
| 2
|
(八)资本预算
|
|
1.资本预算概述
|
|
(1)投资项目的主要类型
| 1
|
(2)资本投资的管理程序
| 1
|
(3)资本预算与经营预算的区别
| 1
|
(4)资本预算使用的主要概念
| 2
|
(5)投资决策的非财务因素
| 1
|
2.项目评估的基本方法
|
|
(1)净现值法
| 3
|
(2)内含报酬率法
| 3
|
(3)回收期法
| 3
|
(4)会计收益率法
| 2
|
(九)项目现金流和风险评估
|
|
1.项目现金流的评估
|
|
(1)所得税和折旧对现金流的影响
| 3
|
(2)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 3
|
(3)互斥项目的排序问题
| 2
|
(4)总量有限时的资本分配
| 2
|
(5)通货膨胀的处置
| 2
|
2.项目风险的衡量与处置
|
|
(1)项目风险分析的主要概念
| 2
|
(2)项目系统风险的衡量和处置
| 3
|
(3)项目特有风险的衡量与处置
| 3
|
(十)期权估价
|
|
1.期权的基本概念
|
|
(1)期权的基本概念
| 2
|
(2)期权的到期日价值
| 2
|
(3)期权的投资策略
| 3
|
(4)期权价值的影响因素
| 2
|
2.期权价值评估的方法
|
|
(1)期权估价原理
| 2
|
(2)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
| 3
|
(3)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
| 3
|
3.实物期权
|
|
(1)扩张期权
| 2
|
(2)时机选择期权
| 2
|
(3)放弃期权
| 2
|
(十一)资本结构
|
|
1.杠杆原理
|
|
(1)经营杠杆
| 2
|
(2)财务杠杆
| 2
|
(3)总杠杆系数
| 2
|
2.资本结构理论
|
|
(1)资本结构的MM理论
| 2
|
(2)资本结构的其他理论
| 2
|
3.资本结构决策
|
|
(1)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 2
|
(2)资本结构决策方法
| 3
|
(十二)股利分配
|
|
1.利润分配概述
|
|
(1)利润的构成
| 1
|
(2)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
| 1
|
(3)利润分配的项目
| 2
|
(4)利润分配的顺序
| 2
|
2.股利支付的程序和方式
|
|
(1)股利支付的程序
| 1
|
(2)股利支付的方式
| 1
|
3.股利理论与股利分配政策
|
|
(1)股利理论
| 1
|
(2)制定股利分配政策应该考虑的因素
| 2
|
(3)股利分配政策
| 2
|
4.股票股利、股票分割和回购
|
|
(1)股票股利
| 2
|
(2)股票分割
| 2
|
(3)股票回购
| 2
|
(十三)普通股和长期债务筹资
|
|
1.普通股筹资
|
|
(1)股票的概念和种类
| 2
|
(2)普通股的首次发行、定价与上市
| 2
|
(3)股权再融资
| 2
|
(4)普通股融资的特点
| 2
|
2.长期负债筹资
|
|
(1)长期负债筹资的特点
| 2
|
(2)长期借款筹资
| 2
|
(3)长期债券筹资
| 2
|
(十四)其他长期筹资
|
|
1.租赁
|
|
(1)租赁的主要概念
| 2
|
(2)经营租赁和融资租赁
| 2
|
(3)租赁的决策分析
| 3
|
(4)租赁存在的原因
| 1
|
2.混合筹资
|
|
(1)优先股
| 2
|
(2)认股权证
| 2
|
(3)可转换债券
| 2
|
(十五)营运资本投资
|
|
1.营运资本投资政策
|
|
(1)营运资本的有关概念
| 2
|
(2)影响流动资产投资需求的因素
| 2
|
(3)三、适中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
| 3
|
(4)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
| 2
|
(5)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政策
| 2
|
2.现金和有价证券
|
|
(1)现金管理的目标
| 2
|
(2)现金收支管理
| 3
|
(3)最佳现金持有量
| 3
|
3.应收账款
|
|
(1)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 1
|
(2)信用政策的确定
| 3
|
(3)应收账款的收账
| 2
|
4.存货
|
|
(1)存货管理的目标
| 2
|
(2)储备存货的有关成本
| 2
|
(3)存货决策
| 3
|
(十六)营运资本筹资
|
|
1.营运资本筹资政策
|
|
(1)配合型筹资政策
| 2
|
(2)激进型筹资政策。
| 2
|
(3)保守型筹资政策
| 2
|
2.短期筹资
|
|
(1)短期负债筹资的特点
| 1
|
(2)商业信用
| 2
|
(3)短期借款
| 2
|
(十七)产品成本计算
|
|
1.成本计算概述
|
|
(1)成本的一般概念
| 1
|
(2)成本的分类
| 1
|
(3)产品成本计算的目的和要求
| 1
|
(4)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步骤
| 1
|
2.成本的归集和分配
|
|
(1)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 2
|
(2)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 3
|
(3)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 3
|
(4)联产品和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 2
|
3.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
|
(1)品种法的基本特点
| 1
|
(2)品种法举例
| 3
|
4.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
|
(1)分批法的基本特点
| 2
|
(2)分批法举例
| 3
|
5.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
|
(1)逐步结转分步法
| 3
|
(2)平行结转分步法
| 3
|
(十八)作业成本计算与管理
|
|
1.作业成本法的涵义与特点
|
|
(1)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 1
|
(2)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体系
| 2
|
(3)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特点
| 2
|
2.作业成本计算
|
|
(1)作业的认定和分类
| 1
|
(2)作业“同质组”与“同质成本库”
| 2
|
(3)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 2
|
(4)计算产品成本
| 2
|
(5)作业成本法应用举例
| 2
|
3.作业成本管理
|
|
(1)作业成本管理概述
| 1
|
(2)产品盈利分析
| 2
|
(3)生产作业分析
| 2
|
(十九)标准成本
|
|
1.成本控制概述
|
|
(1)成本控制系统的组成
| 1
|
(2)成本控制的原则
| 1
|
(3)成本降低
| 1
|
2.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
|
(1)标准成本的概念
| 1
|
(2)标准成本的种类
| 2
|
(3)标准成本的制定
| 2
|
3.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
|
(1)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 3
|
(2)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 3
|
4.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
|
|
(1)标准成本系统账务处理的特点
| 2
|
(2)标准成本系统账务处理程序
| 3
|
(二十)本量利分析
|
|
1.成本性态分析
|
|
(1)成本按性态分类
| 1
|
(2)成本估计
| 2
|
2.成本、数量和利润分析
|
|
(1)成本、数量和利润的关系
| 2
|
(2)盈亏临界分析
| 3
|
(3)影响利润各因素变动分析
| 3
|
3.变动成本计算
|
|
(1)完全成本法的局限性
| 1
|
(2)变动成本计算的特点
| 1
|
(3)变动成本计算的程序
| 2
|
(4)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
| 1
|
(5)变动成本法与财务报告
| 2
|
(二十一)短期预算
|
|
1.全面预算概述
|
|
(1)全面预算的内容
| 1
|
(2)全面预算的作用
| 1
|
(3)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 1
|
2.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
|
|
(1)增量预算法与零基预算法
| 1
|
(2)固定预算法与弹性预算法
| 1
|
(3)定期预算法与滚动预算法
| 1
|
3.营业预算的编制
|
|
(1)销售预算
| 2
|
(2)生产预算
| 2
|
(3)直接材料预算
| 2
|
(4)直接人工预算
| 2
|
(5)制造费用预算
| 2
|
(6)产品成本预算
| 2
|
(7)销售及管理费用预算
| 2
|
4.财务预算的编制
|
|
(1)现金预算
| 3
|
(2)利润表预算
| 3
|
(3)资产负债表预算的编制
| 3
|
(二十二)业绩评价
|
|
1.会计基础的业绩评价
|
|
(1)投资报酬率
| 2
|
(2)成本中心的业绩评价
| 2
|
(3)利润中心的业绩评价
| 2
|
(4)投资中心的业绩评价
| 2
|
2.价值基础的业绩评价
|
|
(1)经济价值与会计价值
| 2
|
(2)市场增加值
| 2
|
(3)经济增加值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