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关于推行江苏淮安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的通知


  三、把握淮安经验的实质,注重基础建设。淮安经验具有科学性、方向性和指导性,主要体现在:一是突出“预防为主”,牢牢抓住“风险管理与控制”这个安全生产的切入点,从风险源点的确定、监控网络的建立,到监控、整改、评估机制的配套,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事故隐患与职业危害控制方法,把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置于在控、可控的状态,实现了企业生产的安全运转。二是突出全员参与,致力群防群控,形成生产安全共建共享机制,使广大职工真正成为安全生产的参与者、安全环境的建设者、安全文化的实践者,实现了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三是突出现场管理,注重规范提升,着力实现风险控制点的规范化管理,形成了完整的“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

  各地要以学习推广淮安经验为契机,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显著提升。要结合深入开展安全整治行动,督促企业对风险源(点)进行认真辨识、评估,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源(点)控制档案,实行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的全面全程全方位监控,不留死角和盲区;进一步强化职工培训,落实持证上岗,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技能和安全管理素质;进一步强化现场管理,推广“三图五卡”(具体内容详见附件),完善安全警示标识,办好安全文化专栏(专区、长廊),实现安全现场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机统一、相互促进。

  四、密切配合,进一步健全部门联动机制。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涉及多个部门,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安全监管部门要把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作为衡量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标准,搞好督促检查,充分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负有安全监管和职业危害防治责任的行业主管部门,要从各自职责出发,加强指导,促进“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在本行业(领域)的学习推广。各级工会要立足于维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权益,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引导职工增强主人翁意识,广泛开展安全自律,积极投身“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设,成为“事故隐患群防群控、生产安全共建共享”的主力军。

  五、强化统筹,配套开展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与其他方面的工作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一是与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结合。督促企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二是与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加强班组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明确班组的安全生产责任,开展班组间的安全生产争先创优,筑牢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三是与推动科技进步相结合。在强化“群防群控、共建共享”的同时,更加注重科技在安全生产领域的支撑作用,广泛采用现代化、自动化的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监控技术,不断提高监控效能。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坚决淘汰落后设备和产能,减少风险源,促进本质安全。四是与强化政府监管相结合。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围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方式,严格安全执法,着力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治秩序,进一步把企业生产引向安全发展的轨道。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