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销售量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售量呈先升后降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量分别为17.86万吨、23.97万吨和25.79万吨。2006年比2005年增长34.25%,2007年比2006年增长7.59%。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18.8万吨和18.33万吨,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2.51%。
6. 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呈先升后降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市场份额分别为36.74%、38.7%和34.3%,2006年比2005年增长1.96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下降4.4个百分点。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33.38%和29.77%,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3.61个百分点。
7. 销售价格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售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分别为21059.35元/吨、19302.15元/吨和20758.4元/吨,2006年比2005年下降8.34%,2007年比2006年增长7.54%。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20613.39元/吨和20477.75元/吨,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0.66%。
8. 销售收入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销售收入呈先升后降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销售收入分别为376046.75万元、462724.23万元和535428.31万元,2006年比2005年增长23.05%,2007年比2006年增长15.71%。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387538.83万元和375323.56万元,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3.15%。
9. 税前利润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呈先升后降趋势,整个调查期内都处于亏损状态。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分别为-11373.27万元、-7016万元、-11452.73万元。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7589.25万元和-14502.4万元。
10. 投资收益率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的投资收益率呈先升后降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的投资收益率分别为-4.7%、-2.45%和-3.55%,2006年比2005年增长2.25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下降1.1个百分点。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2.36%和-4.13%,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1.77个百分点。
11. 就业人数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就业人数呈先升后降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为2214人、2343人、2231人,2006年比2005年增长5.83%,2007年比2006年下降4.78%。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2195人和2182人,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0.59%。
12. 劳动生产率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劳动生产率呈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劳动生产率年别为分别为150.21吨/人、171.68吨/人和186.86吨/人,2006年比2005年增长14.29%,2007年比2006年增长8.84%。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140.94吨/人和144.01吨人,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18%。
13. 人均工资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人均工资呈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人均工资年别为分别为17448.77元/人、17943.12元/人和19420.79元/人,2006年比2005年增长2.83%,2007年比2006年增长8.24%。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14944.35元/人和16871.42元/人,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2.89%。
14. 期末库存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期末库存呈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期末库存分别为9396.88吨、14132.4吨和15543.16吨,2006年比2005年增长50.39%,2007年比2006年增长9.98%。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20576吨和24761.82吨,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0.34%。
15. 现金净流量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现金净流量大幅波动。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现金净流量分别为-2361.42万元、3373.9万元、-7947.76万元。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6136.77万元和31160.45万元。
16. 投融资能力
调查期内,尽管中国大陆产业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但由于中国大陆产业出现大幅亏损,经营状况持续恶化,企业投融资能力出现下降,部分新建项目被迫推迟,部分企业甚至长时间处于停产状态。
上述初步证据表明,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表观消费量2007年比2005年增长了33.39%,年均增长15.49%,2008年1-9月又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53%。受市场需求的推动,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产能、产量都呈增长态势。但中国大陆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却呈先升后降趋势,市场份额在调查期内处于较低水平。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价格抑制了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价格, 2008年1-9月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价格比2005年下降2.76%,虽然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单位销售成本也有所下降,但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单位销售毛利润和毛利率都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毛利率仅0.21%,2006年虽然上升到2.67%,但2007年却比2006年下降0.92个百分点,2008年1-9月又比上年同期下降1.21个百分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已经接近单位销售成本,导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在调查期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另据调查,2007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比上年增长了7.54%,但同期单位销售成本上升了8.56%。2008年1-9月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比上年下降了0.66%,而同期单位销售成本却上升了0.56%,导致2007年以来,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单位销售毛利大幅下降,2007年比2006年下降29.49%,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又下降65.14%。因此,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税前利润也呈下降趋势,2007年税前利润亏损额比2006年增加4436.73万元,2008年1-9月又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6913.15万元,税前利润亏损达到14502.4万元,已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投资收益率也处于较低水平,期末库存大幅上升,产业成长明显受到抑制。
因此,调查机关初步认定,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
(六)被调查国家(地区)的生产能力、出口能力及对中国大陆产业可能产生的进一步影响
国外(地区)生产者调查问卷显示,被调查国家(地区)具有较强锦纶6切片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中国大陆是其主要的出口市场。由于中国大陆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对锦纶6切片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中国大陆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调查期内,被调查国家(地区)向中国大陆出口产品数量增长较快。与此同时,被调查国家(地区)的生产能力过剩,其市场需求的增长幅度较小,短期无法消化剩余的产能。上述初步证据表明,被调查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被调查产品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存在进一步造成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损害的可能性。
六、因果关系
(一)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造成了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实质损害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占全国总进口量的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76.26%增长到2008年1-9月的78.95%,2008年1-9月比2005年增长了2.69个百分点。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1-9月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分别为18.3万吨、26.43万吨、40.23万吨和36.16万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1-9月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4.37%、52.24%和20.87%。2006年、2007年和2008年1-9月进口数量的增长幅度分别比中国大陆同类产品表观消费量的增长幅度高33.6个百分点、31.82个百分点和9.34个百分点,比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售量的增长幅度分别高10.12个百分点、44.65个百分点和23.38个百分点。被调查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在调查期内也呈上升趋势,由2005年的19.92%增长至2008年1-9月的35.25%,增长了15.33个百分点,高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22.3个百分点。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分别为22225.32元/吨、20216.42元/吨和21274.91 元/吨,2006年比2005年下降9.04%,2007年比2006年上升5.24%。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21240.16元/吨和20791.03元/吨,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2.11%。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大量低价进口,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1-9月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价格比2005年下降2.76%,虽然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的单位销售成本也有所下降,但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单位销售毛利和毛利率都处于较低水平,2005年毛利率仅0.21%,2006年有所上升,但2008年1-9月又下降到0.65%,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已经接近单位销售成本,导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税前利润在调查期内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另据调查,虽然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售价格2008年1-9月比2006年上升6.09%,但同期单位销售成本却上升了8.29%,导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单位销售毛利大幅下降,2008年1-9月比2006年下降74.1%。因此,中国大陆同类产品税前利润也呈下降趋势,2007年税前利润亏损额比2006年增加4436.73万元,2008年1-9月又比上年同期增加亏损6913.15万元,税前利润亏损达到14502.4万元,已处于严重亏损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