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巴斯夫美国公司 30.4%
(BASF Corporation.)
2. 霍尼韦尔树脂和化学品责任有限公司 36.2%
(Honeywell Resins&Chemical LLC)
3、其他美国公司 36.2%
(All Others)
欧盟公司
1、波兰阿佐提塔诺股份公司 9.7%
(Zaklady Azotowe w Tarnowie-Mościcach, S.A.)
2、巴斯夫安特卫普公司 8%
(BASF ANTWERPEN N.V.)
3、道默有限公司 8.2%
(DOMO Caproleuna GmbH)
4、帝斯曼工程塑料公司 8.2%
(DSM Engineering Plastics B.V.)
5、其他欧盟公司 23.9%
(All Others)
俄罗斯公司
1、古比雪夫氮封闭式股份有限公司 5.9%
("KuibyshevAzot" Joint Stock Company)
2、其他俄罗斯公司 23.9%
(All Others)
台湾地区公司
1、台湾化学纤维股份有限公司 4%
(FORMOSA CHEMICALS&FIBER CORPORATION)
2、力鹏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4.3%
(Li Peng Enterprise Co., Ltd.)
3、集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4.2%
(Zig sheng Industrial Co., Ltd.)
4、华隆股份有限公司 4.2%
5、中国石油化学工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4.2%
(China Petrochemical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6、太洋尼龙股份有限公司 4.2%
7、展颂股份有限公司 4.2%
8、其他台湾地区公司 23.9%
(All Others)
五、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累积评估的适当性
初步证据显示,原产于美国、欧盟、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的被调查产品倾销幅度均不小于2%,进口量均超过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总进口量的3%,不属于可忽略不计的范围,且被调查产品之间及被调查产品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之间在物理和化学特性、生产工艺流程、产品用途、销售渠道和客户群体、产品可替代性、消费者和生产者评价等方面基本相同,在中国大陆市场上存在相互竞争关系,而且竞争条件基本相同。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
九条和《
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
十五条、第
十六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对原产于美国、欧盟、俄罗斯和台湾地区的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造成的影响进行累积评估是适当的。
(二) 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及所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
1. 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分别为18.3万吨、26.43万吨、40.23万吨,2006年比2005年增长44.37%,2007年比2006年增长52.24%。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29.92万吨和36.16万吨,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0.87%。
2. 被调查产品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所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为19.92%、25.96%、32.82%,2006年比2005年增长6.04个百分点, 2007年比2006年增长6.86个百分点。2007年1-9月为32.53%,2008年1-9月为35.25%,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2.72个百分点。
(三) 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及其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1.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分别为22225.32元/吨、20216.42元/吨和21274.91元/吨,2006年比2005年下降9.04%,2007年比2006年上升5.24%。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21240.16元/吨和20791.03元/吨,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2.11%。
2.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分别为21059.35元/吨、19302.15元/吨和20758.4元/吨,2006年比2005年下降8.34%,2007年比2006年上升7.54%。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20613.39元/吨和20477.75元/吨,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0.66%。
3. 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的影响
上述初步证据表明,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8年1-9月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比2005年下降6.45%。同期,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总体也呈下降趋势,2008年1-9月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比2005年下降2.76%,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与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变化趋势相同,并且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下降幅度高于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售价格的下降幅度。另据调查,2007年虽然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比上年增长了7.54%,但同期单位销售成本上升了8.56%。2008年1-9月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比上年下降了0.66%,而同期单位销售成本却上升了0.56%,导致2007年以来,中国大陆同类产品单位销售毛利大幅下降,2007年比2006年下降29.49%,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又下降65.14%。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数量持续快速增长,市场份额逐年上升,所占中国大陆市场份额较大,其价格变化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销售价格具有重大影响。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对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未能达到合理的水平,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价格已经接近单位销售成本,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四)产业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的评估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第
七、
八条及《
反倾销产业损害调查规定》第
四、
五、
六、
七条的规定,调查机关对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的相关经济因素和指标进行了调查,初步证据如下:
1. 表观消费量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的表观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的表观消费量分别为91.89万吨、101.79万吨和122.57万吨。2006年比2005年增长10.77%,2007年比2006年增长20.42%。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91.98万吨和102.58万吨,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1.53%。
2. 产能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的生产能力逐年增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的生产能力分别为49.4万吨、55.62万吨和65.8万吨。2006年比2005年增长12.59%,2007年比2006年增长18.3%。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48.28万吨和55.85万吨,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5.68%。
3. 产量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产量呈上升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同类产品产量分别为33.26万吨、40.22万吨和41.69万吨。2006年比2005年增长20.95%,2007年比2006年增长3.64%。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30.94万吨和31.42万吨,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增长1.57%。
4. 开工率
调查期内,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开工率呈现先升后降趋势。2005年、2006年和2007年,中国大陆锦纶6切片产业开工率分别为69.98%、73.84%和66.26%,2006年比2005年增长3.86个百分点,2007年比2006年下降7.58个百分点。2007年1-9月和2008年1-9月分别为66.66%和63.73%,2008年1-9月比上年同期下降2.9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