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成果名称
| 完成单位
| 完成人
|
1
| 从实验班到元培学院-北京大学本科培养模式和管理体制改革
| 北京大学
| 林建华,李克安,朱庆之,张庭芳,段连运
|
2
| 基于网络环境的临床医学自主学习体系及其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 北京大学
| 王杉,陈红,刘帆,周庆环,姜可伟
|
3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教学体系改革
| 中国人民大学
| 林岗,吴易风,杨瑞龙,张宇,李军林
|
4
| 创新性实践教育--基于高水平学科建设的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 清华大学
| 顾秉林,王大中,汪劲松,陈皓明,姚期智
|
5
| 坚持改革创新 创建高水平国家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
| 清华大学
| 范钦珊,李俊峰,庄茁,殷雅俊,陆秋海
|
6
| 我国高等教育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新问题与对策研究及实践
| 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大学
| 吴澄,申功璋,田作华,萧德云,王雄,吴晓蓓,卓晴,戴先中,刘小河,谢克明,赵光宙,刘建昌
|
7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具有轨道交通特色的创新型工程人才
| 北京交通大学
| 宁 滨,李长春,朱晓宁,张鸿儒,房海蓉
|
8
| 精英型软件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北京交通大学,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卢苇,张红延,赵宏,李红梅,孙海善,唐振明
|
9
| 产学研相互促进建设大化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 北京化工大学
| 郭广生,付志峰,白守礼,费红艳,孟文庆
|
10
| 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北京师范大学
| 钟秉林,董奇,葛岳静,方瑾,何丽平
|
11
| 创设合作共同体,构建实践取向的教师教育模式
| 首都师范大学
| 刘新成,孟繁华,宁虹,康丽颖,张景斌
|
12
| 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本科专业的创建与实践
| 中国传媒大学
| 黄侃,贾秀清,张济荣,李伟,申金霞
|
13
| 构建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 中国音乐学院
| 金铁霖,王士魁,董华,刘畅,戴滨
|
14
| 南开大学近代化学教材系列(教材)
| 南开大学
| 申泮文,刘靖疆,乔园园,朱志昂,何锡文,张邦华,王永梅,陈军,车云霞,李姝
|
15
| 当代大学生母语教育的理念创新、资源建设与大学语文课程改革
| 南开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 陈洪,李瑞山,徐挥,周志强,冯大建,迟宝东,胡学常,张培锋,李锡龙,张静,林晨,白金柱
|
16
| 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与实践
| 天津医科大学
| 郝希山,郭凤林,张文清,刘佩梅,王宇彤,夏睦群,李国霞,薛慧杰,李经秀,王俊艳,刘艳霞,王蓓
|
17
| 中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张伯礼,于越,周桂桐,张柏丽,陆小左,尹新中,王泓午,王慧生,陈爽白,张艳军,孙增涛,孟静岩,孟繁洁,曹式丽,王强
|
18
| 以构建运动心理学实践教学平台为途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 天津体育学院
| 姚家新,金亚虹,吉承恕,戴群,常淑芝,孙延林,胡咏梅,张晓,万发桃,何一粟,胡亮
|
19
|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天津大学
| 余建星,徐斌,王海龙,孙克俐,郭强,单小麟,马德刚,王海,王越,于倩,赵伟,于泓
|
20
| 化工类多元化和国际化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的构建
| 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王静康,元英进,王志,辛忠,余立新,郭新闻,张卫东,姚善泾,刘晓勤,梁斌,郭绍辉
|
21
| 基于生产过程开发全玻璃化工仿真实训教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 天津职业大学
| 王艳国,聂云,陈则立,王文生,冯艳文,吴静,梁凤凯,朱华静,贾立军
|
22
| 紧密结合高速铁路建设项目,构建与实施“做中学”高职课程体系
|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胡振文,李辉,隋修志,陈风平,满洪高
|
23
| 生物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吉林大学
| 滕利荣,孟庆繁,逯家辉,程瑛琨,王贞佐
|
24
| “汉语言文学原典精读”系列课程及教材建设
| 复旦大学
| 陈思和,骆玉明,陈尚君,陈引驰,傅杰,汪涌豪
|
25
| 土木工程本科学生创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与实践
| 同济大学
| 何敏娟,顾祥林,熊海贝,赵宪忠,林峰,丁文其,吴迅
|
26
| 深入开展多模式国际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 上海交通大学
| 叶取源,马磊,倪军,莫亮金,张申生,严良瑜,刘明柱,奚立峰
|
27
| 开放远程教育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创新与发展--上海电视大学的实践与探索
| 上海电视大学
| 张德明,王民,徐皓,李惠康,陈信,王连华,杨晨,王国清,方青云,邓矫桐,范军,张永忠,刘文富,杨平,肖君
|
28
| 基于基础物理学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形成、实践和发展
| 南京大学
| 卢德馨,许 望,鞠国兴,肖明文
|
29
|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为核心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
| 南京大学
| 周进,唐涛,王思慧,苏为宁,吴卫国
|
30
| 构建立体开放的实验教学体系,打造“做、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践平台
| 东南大学
| 郑家茂,熊宏齐,胡仁杰,张文锦,张远明,戴玉蓉,方 霞,潘晓卉
|
31
| 物理实验课程“多重交互”教学新模式的创建与实践
| 东南大学
| 钱锋,熊宏齐, 叶善专, 孔祥翔,孙贵宁,周雨青,王勇刚,石然
|
32
| 信息学科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南京邮电大学
| 杨 震,刘 陈,李 飞,成际镇,方 萍
|
33
| 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中国药科大学
| 姚文兵、徐晓媛、王欣然、钟文英、王旻、余伯阳、许娟、樊陈琳、花春阳、胡春蕾
|
34
| 系统改革高职课程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 戴勇,张铮,韩冰,顾惠明,吴慧媛
|
35
| 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陈炳和,薛叙明,刘承先,孙德松,郭泉
|
36
| 多学科融合 国际化拓展-生物系统工程专业创建与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 浙江大学
| 应义斌,王剑平,何勇,邬小撑,郭亚芳,邵玉芳,赵文波,王俊,冯水娟,泮进明
|
37
| 搭建教学育人就业“三位合一”开放平台 培养高技能机电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海天集团
| 苏志刚,任君庆,孙慧平,齐小萍,史习明,毛才盛,郑卫东,虞文贤
|
38
| 经济管理类统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
| 厦门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 曾五一,肖红叶,庞皓,朱建平
|
39
| 深化国际法教学改革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法律人才
| 武汉大学
| 黄进,肖永平,张湘兰,余敏友,杨泽伟
|
40
| 以改革创新精神整体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
| 武汉大学
| 顾海良,石云霞,丁俊萍,佘双好,宋俭
|
41
| 依托区域优势,高校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李文鑫,许晓东,刘建清,康灿华,陈 飞,徐跃进,刘茂林,吴 平
|
42
| 面向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的改革与实践
| 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公司
| 陈奎生,孔建益,傅连春,吴怀宇,陈涛,程光文,丁宇,薛正良,曾良才
|
43
| 系统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多元化实践育人模式
| 华中农业大学
| 高翅,王平祥,柳俊,王春潮,王文恩
|
44
| 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培育的研究与实践
| 湖南大学
| 谢赤,马超群,袁凌,杨智,朱国玮,周昕,颜剑辉
|
45
|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强化教学科研互动,探索经管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
| 湖南科技大学
| 刘友金,廖湘岳,李红革,杨继平,张天平,田银华,向国成,赵继荣,李汉通,童杰成
|
46
| 网络环境下以学习策略训练为特征的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湖南师范大学
| 白解红,邓杰,邓颖玲,朱小舟,黄继勇,罗辉
|
47
| 文化素质教育与大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中山大学
| 李延保 ,陈春声 ,刘济科 ,国亚萍, 龙莉
|
48
|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整体建构电气工程教育体系,培养轨道交通一流人才
| 西南交通大学
| 冯晓云,王英,李春茂,赵舵,王晓茹,吴广宁,陈维荣,何晓琼,黄治清
|
49
| 以“质量工程”为航标,构筑我国领先水平的机械基础教育教学平台
| 西南交通大学
| 吴鹿鸣、周仲荣、王培俊、陆天炜、闫开印、卢存光、杨坤怡
|
50
|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3343”开发理论与实践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李学锋,陈玉华,熊熙,刘建超,黄燕,林训超,姚虹华,冯光灿,邱寄帆,郑金辉,祝登义, 杨蓉,王晓霞,银河,廖正非,易磊隽,武智慧,刘红,李有慧,黎富玉
|
51
| 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 司徒渝,杨跃,张斌,李登万,徐诗勤,陈晓慈,尹守军,向桢,武友德,郭杰,王泽忠
|
52
| 创建及规范再生资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探索与实践
| 昆明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 宁平,郝吉明,瞿广飞,陈建中,唐晓龙,孙可伟,彭金辉,杨斌
|
53
| 构建西部教学团队,深化数学教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积极服务基础教育
| 西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贵州师范大学
| 宋乃庆,朱德全,罗增儒,李忠如,吕世虎,刘 静,于 波,黄 翔,魏 林,朱维宗,夏小刚,肖 红,程良建,黄燕苹,陈 婷,仲秀英,罗新兵
|
54
| 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当代高校的构建与实践
| 重庆文理学院
| 牟延林,谭宏,王天祥,刘壮,钟代军
|
55
| 课程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动画专业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 四川美术学院
| 罗中立,周宗凯,周小波,郭晓寒,郭宇
|
56
| 面向西部,实施全程工学结合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四环相扣"教学模式改革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 孙卫平,龚小勇,吕红,冉学农,包华林
|
57
| 培植"名师、名课、名实验室",建设国内一流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和研究基地
| 西安交通大学
| 冯博琴,陈文革,顾刚,赵英良,罗建军,吴宁,李波,崔舒宁,刘志强,程向前
|
58
| 以队伍建设为纲,教学科研相长,创建一流系列热工精品课程
| 西安交通大学
| 何雅玲,陶文铨,何茂刚,王秋旺,刘志刚,赵小明,傅秦生
|
59
| 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建设与实践
| 西北工业大学
| 姜澄宇,王润孝,张骏,李铁虎,李玉龙,薛静
|
60
| 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建设特色鲜明的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 邬江兴 于宏毅 吴 瑛 胡捍英 金 梁
|
61
| 创建现代军事医学学科体系,培养新型军事医学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 程天民 王正国 吴 灿 王登高 罗长坤
|
62
| 医学课程信息化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
| 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殷进功 汪爱勤 栗文彬 刘 涛 尹维宏
|
63
| 系统建模与仿真及其军事应用(系列教材)
| 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 郭齐胜 董志明 杨立功 杨瑞平 王杏林
|
64
| 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需要,加强二炮新型指挥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 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 李体林 王连平 王耀鹏 龚新洲 杨浪花
|